生活当中可千万不要随便和别人打赌,尤其是拿钱作为赌注的澎湃新闻报道,一个比较著名的物理学家李先生和自己的朋友胡先生在微信上讨论股市,说着说着就抬起杠来了。上证指数10月14号之前会跌破3000点,一个说不会。一时间双方意气上头张口要赌1000万;破三千我输,不破你输,输了赔100万?今天低点已过,你买回来了没?结果这个搞物理学的文化人还特别严谨,用文字的方式和对方在微信里立了一个简单的契约,最终赌注50万。输,胡皓程赢,李淼当付胡皓,数尚未跌破3000点,则李淼赢,胡皓程输,胡皓程当付李淼50万人民币整。
物理学家回应打赌输50万拒还被起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打赌打出官司?生活当中可千万不要随便和别人打赌,尤其是拿钱作为赌注的澎湃新闻报道,一个比较著名的物理学家李先生和自己的朋友胡先生在微信上讨论股市,说着说着就抬起杠来了。上证指数10月14号之前会跌破3000点,一个说不会。一时间双方意气上头张口要赌1000万;破三千我输,不破你输,输了赔100万?
今天低点已过,你买回来了没?结果这个搞物理学的文化人还特别严谨,用文字的方式和对方在微信里立了一个简单的契约,最终赌注50万。
输,胡皓程赢,李淼当付胡皓,数尚未跌破3000点,则李淼赢,胡皓程输,胡皓程当付李淼50万人民币整。此约有效。我有点紧张,一个月不到,上证指数跌破了3000点,李老师输了,自信跨界赌输赢。面对结果被打脸,李先生当天就给胡先生发信息了,说钱是能给的,但是有一段时间过去了,胡先生一个子都没看见,在他看来你至少要象征性的付一点。
俗话说赌输赌赢不赌赖,这怎么还赖上了?胡先生直接把李先生告上了法庭,打赌能惹上官司,这种事不常见,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但是这件事目前至少可以给很多人提个醒,敲个警钟。
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喜欢逞口舌之争,俗称"杠精"。这些杠精你会发现他们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三教九流,什么都懂。别人专业范畴的事,他只要蹭上了也能杠两句,这抬杠不犯法,但是打赌有输赢。你看这位研究理论在国际上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说起股市秒变经济学家,自信跨界对赌。你要说口头约定,什么输了请客之类也就算了,偏偏拿钱做赌注,拿钱做赌注也就算了,偏偏经济实力还可以张口就是50万,还和对方在微信立约。有人说这微信立约能作为法律依据吗?双方有名有姓,落实到文字上形成了契约,你说有人会"和稀泥"觉得这种对赌,虽然双方用微信方式立了约,但是毕竟还是有点戏谑的成分,希望法院判决最后能够象征性的付一点。
我不赞成这种观点,你看他俩这是在开玩笑吗?那董明珠和雷军还公开赌过10亿,性质不同。双方都是成年人,既然立了契约,那你就要面对最终的结果。你去合法赌场坐到了牌桌上,输了可以不给吗?说我要不象征性的付一点,这么说恐怕你连大门都出不去。人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说归说闹归闹,别拿金钱开玩笑。其实只要和赌沾边就容易麻烦缠身。
张继科这活生生的例子在这摆着,别赌听话。我的语言仅表达我的观点。我是梦田老王,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物理学家回应打赌输50万拒还被起诉相关阅读:
为什么当年霍金去世在网上引发热议,他有那么重要吗?
▲霍金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演讲。图/Wikipedia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
——霍金
2018年3月14日,霍金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终其一生探索宇宙的人,化成了天上群星中闪耀的一颗。
他的躯壳在年轻时便困于轮椅,不得施展。但他的思绪却无比辽远,上穷碧落下黄泉,飞越渺渺的时间与空间,直到宇宙边缘。我们总是喜欢称呼这样的人为“奇迹”,但这从来都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决心。
接地气
你对霍金的认知是什么?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家?写《时间简史》的优秀科普作者?还是身残志坚的不屈斗士?
这位大师可是很接地气的。2016年,霍金开通了微博,通过这个平台向中国网友打招呼:“通过这个微博,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也希望能在互动中向你们学习。”网友们反应也很热情,评论转发各几十万条。
▲霍金的第一条微博。图/新浪微博
他认为,探索全宇宙和全人类的未来仰赖于热爱科学的年轻人。他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和王俊凯互动,对年轻人的好奇心充满赞许,“ 我希望,当你们追求科学以及其他创意时,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续下去。”
霍金还是个“演员”,他在《星际迷航》中客串过他自己,还参与了美剧《生活大爆炸》的拍摄。他调侃谢耳朵:“黑洞和谢尔顿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都糟透了(suck)。”黑洞的“suck”是吸收的意思,谢耳朵的“suck”就真的是糟透了。这里是个双关,足见他风趣幽默。
▲ 霍金亲身经历零重力感觉。图/Wikipedia
霍金还是个倒霉的“赌徒”。他经常和其他物理学家打赌,但运气不好,总是会输,常常被“打脸”。
霍金患有一种罕见的早发性且进展缓慢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ALs),这种症状让他的身体逐渐瘫痪,不受控制。他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开始发病,21岁时,医生认为他只剩两年寿命。但是两年过去,他依旧活着,病情发展也变得缓慢。
随着病情发展,霍金的语言功能开始退化,陌生人听不懂他说的话。1985年,他得了一场几乎要命的肺炎,气管切开术拯救了他,但也从此让他失了声。
▲1974年的霍金。图/Wikipedia
最初,他用指认字母卡的方式拼出单词。后来,电脑专家华特·沃特斯送给他一个称为“平等者”的程式,可以让他在自由选择单字、单词或字母。霍金的轮椅上设置了一台小电脑,并且将平等者安装在小电脑里。这样,霍金就不再需要人工翻译,可以自主与外界交流。
霍金甚至觉得,“与在我失去说话功能前相比,我现在可以更如意地传达信息。”使用”平等者“,他平均每分钟能输出15个字母。
发声器的口音更接近美式口音,霍金一度很想换成自己的英国口音,后来倒是习惯了,认定发声器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声音。
为什么霍金这么重要?
被诊断出渐冻症后,霍金认真地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下了决心:“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得到一个对宇宙的完整理解。为什么宇宙是现在的样子,以及为什么宇宙会一直存在。”
1968年霍金发现,宇宙的确曾经发生过大爆炸。宇宙必须有一个初始奇点,时间与空间就是从这初始奇点开始演化。1970年,霍金与彭罗斯共同发表论文证明,假若宇宙遵守广义相对论,并且含有足够多的物质,则它必定起始于大爆炸奇点 。
▲ 艺术家笔下黑洞的概念图。周围环绕黑洞的盘状物质即为吸积盘、上方条状物为喷流。该图未考虑黑洞自身造成的重力透镜效应对影像的影响。图/NAsA
霍金以对黑洞的研究而出名。黑洞是宇宙里最神秘也最迷人的天体之一,代表着死亡和永恒这样的终极问题。
1971年,霍金发表论文指出,宇宙可能存在一种崭新种类的物体,称为原生黑洞,是在大爆炸的最早时刻经过高温与高压制成的微观黑洞。
▲ 电脑模拟的黑洞外观。图/User:Brandon Defrise carter
它也是恒星最壮烈的一种归宿。恒星的燃料被核聚变消耗殆尽,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如果此时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当它通过壮观的超新星爆炸结束生命后,剩下的残骸就会在无可抵挡的引力作用下,塌缩成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黑洞。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他的去世日也是爱因斯坦诞生139周年的纪念日。霍金的骨灰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挨着牛顿和达尔文。
▲ M87星云黑洞。图/事件视界望远镜
2019年,人类第一次拍到了黑洞的照片。黑洞本身不会发光,但它周围会存在气体盘和喷流,它们都会释放出光信号。那张照片,拍摄的是视界外的物体在向黑洞坠落时,最后发出的光芒。可惜,霍金没有见到。
霍金对外星人怎么看?
在霍金的诸多观点中,有一点非常引人注意,就是他对外星生命的看法。
霍金觉得宇宙是一片“新大陆”,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那样,人类也可以迎来的“宇宙大发现”时代。
▲在地球磁场保护范围之外,已经运行了20年的太阳风探测器。图/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上,霍金说:“现在的情况有点像1492年之前的欧洲,人们也许会认为让哥伦布去航海纯粹是浪费钱。但新大陆的发现却让旧世界得到了根本改变,……人类向外太空扩展将带来更巨大的影响,它会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决定人类是否有未来”。
他认为外星文明极有可能存在,但没准不怀好意。他郑重规劝人类,不要再发送讯息到宇宙中,意欲与外星人联系。因为从人类本身的历史可以看出,高智慧的存在一旦侵入,可能对原住民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外星人可能已经耗尽了自己星球的资源,急于寻找下一个宜居星球。如果对方的科技水平远高于人类,就很有可能把地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星际穿越》电影中,男主团队降落在一颗“水球”上。图/《星际穿越》
这个想法与科幻小说《三体》中的理念不谋而合。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并且,文明之间存在猜疑链:双方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为善意文明。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小说中,正是因为地球人发出了讯息,三体人才得以定位地球,并发起殖民行动。而谁都不能保证会有一个善良的外星人,重复对地球喊“不要回答!”这就是霍金最大的忧虑。
相对少有人知的是,《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写过一篇短篇科幻小说《朝闻道》,讲述了人类的物理学发展可能威胁到宇宙,宇宙中高级文明的排险者来到地球压制物理学发展的故事。高级文明原则上不能向低级文明传递知识,但科学家们面对困境,情愿接受高级文明的条件,在获得真理后只活十分钟,“朝闻道,夕死可矣。”
▲ 霍金与弦理论学者大卫·葛罗斯、爱德华·威滕在印度塔塔基础研究院的2001年弦理论会议合照。图/Wikipedia
在真理的祭坛上,压轴出场的就是霍金,“最后一个上真理祭坛的人是史蒂芬·霍金,他的电动轮椅沿着长长的坡道慢慢向上移动,像一只在树枝上爬行的昆虫。他那仿佛已抽去骨胳的绵软的身躯瘫陷在轮椅中,像一支在高温中变软且即将熔化的蜡烛。”
而霍金的问题是:“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答案,故事里的排险者也答不出来。高级文明的使者第一次表现出了无法知晓的悲哀,像一个最平常的普通人。
▲从宇宙中回望地球。图/NAsA
宇宙的魅力,正在于未知和亟待探寻。而霍金,早已成为人类好奇心和决心的代表。他曾在轮椅上畅游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虽然已经化作星辰,但人类的群星闪耀之时,没有人会忘记他的名字。
如果觉得瞎扯网所整理的游戏内容很不错的话,欢迎点击下方分享按钮,转发给身边游戏好友。